什么是血液粘稠?
能使血液變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紅血球、蛋白質等。紅血球數量越多,血液黏稠度就越高;血漿中蛋白質、脂肪、糖分越多,血液越黏稠;血液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對血液黏稠度的影響不容忽視,當纖維蛋白原升高時,血液黏稠度會明顯升高。血中的球蛋白、纖維蛋白原等蛋白質成分增多,與紅血球一起黏合形成網絡,致使血液流動的阻力增大;紅血球與血小板的結構改變,互相凝結成塊,阻塞了血管;紅血球等血中細胞的變形能力減弱,不能順利通過小血管,從而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。 也存在使血液變稠的非血液因素。在同樣條件下,有些環(huán)境因素也累及血液的黏稠度,如夏季血黏度增高,冬季低;清晨與上午高,傍晚與下午低;陰雨、悶熱、低氣壓時高,風和日麗時低;厚味飲食后高,清淡飲食后低;腹瀉、出汗后高,足量飲水后低。上述因素中,有些與水平衡有關,有的與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關,有的則與人體生物鐘有關。
血液粘稠有什么危害?